登录
您已取消登录 ! !
第5课 快乐的舞蹈
小学音乐 · 二年级 · 下册 (人音版) 课节切换 >
同步课件 更多>
教学设计 更多>
乐理知识 更多>

乐曲赏析:霍拉舞曲

《霍拉舞曲》 霍拉舞曲漫画 《霍拉舞曲》又译《顿音霍拉》,大约作于1906 年,原为罗马尼亚民族器乐曲,后被 改编为管弦乐曲和小提琴、小号、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等,流传很广。 霍拉舞曲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又称“多伊那”, 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类多为悠长的歌调,犹如牧人的悲歌;另一类则 为活泼的轮舞,常用2/4 拍,且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本曲具有轮舞类型的霍拉舞曲体裁特 征。 乐曲一开始即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引出小提琴用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 婉转的颤音和飞

[详情]

乐理知识:附点

附点 我们都知道,在音乐中,独立的音符都是以偶数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二分音符、四分 音符、八分音符等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三拍子或是拍号时值一半的音, 这又该如何表示呢?在这一课中,我们要学习将音符保持的时值变长的方法。 在五线谱的记谱法中,除了应用基本的音符时值外,还应用其他的一些增长时值的补 充符号,附点,就是这些符号其中之一。 记在音符右边的用以增长时值的小圆点,称之为附点。该音符加了附点以后,称为附 点音符。音符如果带一个附点,为单附点,其作用是增长音符原有时值的一半;音符如带 有两个附点

[详情]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豫ICP备17009749号-6